坐等增持通无沪港4高管1金做伊利2亿空 视基
沪港通对A股的坐等增持影响已经触手可及。
就在机构纷纷减持以及市场担忧公司高管所持股份解禁后是沪港否会巨额套现走人的同时,以伊利股份(行情,通无 问诊)(600887.SH)董事长潘刚为首的4名高管却在窗口期刚过便选择了高位踩点增持,从而将了之前看空的视基机构一军。有机构人士认为,空伊即将开通的利高沪港通业务将为伊利股份带来估值修复的空间。
按照半年报披露计划,管亿伊利股份拟于8月30日发布2014年中报。坐等增持窗口期刚过,沪港伊利股份一众高管便开始了大举增持。通无
据上交所发布的视基高管持股变动信息表明,包括公司董事长潘刚以及3位执行董事在内的空伊伊利股份主要管理层于7月29、30日在二级市场上共增持公司4881.6万股,利高占公司总股本的管亿1.59%。两个交易日下来,坐等增持4名高管增持价格在24.25-25.37元之间,平均持股成本为24.81元,累计增持金额高达12.1亿元。
其中,公司董事长潘刚增持了2359.9万股、3位执行董事胡利平、刘春海、赵成霞分别增持了818.88万股、851.67万股、851.16万股。仅按潘刚此次增持均价24.84元计算,其在二级市场高位增持2359.9万股背后,已耗资高达5.86亿元。
7月31日,伊利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就是公司高管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纯粹是个人行为,公司无需专此进行公告。
对此,瑞银证券分析师赵琳认为,此次高管增持之后,一方面,6个月内(即2015年1月底之前)四大高管不能进行反向交易,从而打消了市场对于管理层股权激励部分减持的疑虑。另一方面,预计管理层同样也认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速将持续提升,目前估值相对处于较低点。
有意思的是,基金业最新披露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伊利股份被基金狂抛1.18亿股,机构持仓市值降至160.66亿元,让出了占据3个季度之久的机构第一大重仓股宝座。
有市场人士指出,基金集体减持伊利股份与光大证券(行情, 问诊)(601788.SH)与看空公司有关。早在6月3日,光大证券发布伊利股份专题报告,认为伊利股份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未来6个月股价将跌29%,这直接导致机构纷纷撤离伊利股份。
4高管增持逼近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公司4名高管在二级市场的巨额买盘也引来了伊利股份的一波快速填权行情。截至7月31日收盘,伊利股份终盘报收26.54元,短短3个交易日内,其股价累计涨幅已近一成。同时,在公司10送5除权之后,较7月16日除权首日收盘价21.90元相比,区间涨幅也已逾两成,达21.19%。
统计数据表明,从两个交易日的增持金额来看,4名高管在7月29日、30日分别买入4.5亿元和7.5亿元左右,各占伊利股份全天成交金额的比例高达40%左右和50%以上。
对此,中银国际研究员苏铖直言,单从二级市场买入价来看,上述公司4名核心高管增持公司股份的平均价位约为历史高点(2013年10月)的73%左右,无疑是属于高位增持。而且,从增持力度上看,本次增持直接耗资超过12亿元之巨,一举超过了前期股权激励行权时7.05亿元的资金规模。
“我们认为,此次高管增持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本次增持前,四高管持股比例合计约6.3%;本次增持后,四高管合计持股比例升至近7.9%,已逼近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公司9.3%的持股比例。”苏铖称。“此外,如果算上全部激励人员持股的话,此次增持前,全部激励人员持股合计为9.4%;增持后,全部激励人员持股合计已达11.0%,已成功反超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此前,伊利股份宣布公司高管激励股份解除限售的消息还一度引来市场对于公司高管或将套现用于偿还贷款的担忧。
7月1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共1.72亿股限售股份将于2014年7月4日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8.42%。
公告显示,本次解禁的股票类型为因股权激励定向发行的股票,涉及包括潘刚、胡利平、赵成霞、刘春海等四名公司高管在内的数位股东。对此,齐鲁证券分析师黄文婧表示,前期市场普遍担心公司高管在解禁之后会进行减持,因此对公司的业绩增长情况抱有怀疑态度。而这次高增持可以打消市场这一顾虑,从而使得市场更加理性地看待公司真实的成长情况。
机构减仓被反将一军
应该说,伊利股份核心管理层巨额增持并助推公司股价飙升,让刚刚减持公司股份的一众机构始料未及。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自去年年底以来不断面对市场质疑,PE从30多倍一路下挫,最低时仅18倍左右。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光大证券分析师邢庭志在今年6月初发布的一份深度看空报告。邢庭志给出了看空伊利的三大理由,对应公司股票6个月目标价22.7元,对应2015年11XPE,给予“卖出”评级。
邢庭志在报告中称,伊利股份以常温奶的经营战略将遭遇重大挑战,毛利占比71%的液奶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持续高成长带来的替代风险,预计公司在未来5年将面临常温奶增速持续放缓的风险,预计公司将加快战略调整,加大在低温品项上的资本和费用支出,预期从2016年开始盈利下滑。其中,现有的常温液奶盈利模式2014年开始经历盈利拐点,毛利率难再提升。同时伊利以儿童奶、舒化奶以及常温乳饮料为核心增长方向将遭遇低温替代升级、进口奶替代竞争、常温酸奶+低温乳酸菌饮料高成长带来的长期替代风险,重构低温竞争力3-5年内存在不确定性和盈利损伤。
与此同时,刚刚落幕的基金中报也表明,今年上半年机构再度大量减持伊利股份,显示对其预期已经比较悲观。其中,基金持仓从年初的50.1%降至二季度末的26.5%,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低配置水平。
此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基金就在不断减持,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基金分别减持了伊利股份8077万股和4740万股。而进入三季度以来,之前已经撤离的基金并没有回补筹码。统计显示,伊利股份在最近19个交易日里,有10天出现了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减筹2.15亿元。尤其在7月2日、7月10日,机构净卖出伊利股份均超1亿元,净占比超过了两成。
而此次高管增持的同时,分析师对伊利的态度开始转向乐观。如招商证券(行情, 问诊)分析师董广阳称:“沪港通效应也将成为公司股价催化剂。在与港台等海外投资者交流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市场对于伊利股份的极大兴趣。截至目前,伊利估值尚不足20倍,远低于蒙牛的28倍,受益于沪港通,公司估值修复空间大。”
标签:二级市场|级市场|管理层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相关阅读
-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
- 退费规则提示不够 消费投诉居高不下 “联联周边游”整改被疑“避重就轻”
- 广东深圳: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统一执法“利剑”行动
- 近九成商家24小时内退款 广东承诺无理由退货商家达3900余家
- 六安五里墩大桥最新消息
- 天津市消协发布公开信 呼吁“冲锋衣”生产销售企业规范宣传
- 教育培训退费难 预付式消费限制多 重庆曝光上半年消费投诉热点
- 投诉占比超四成!北京市消协约谈一季度投诉量排名前十企业
-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板 首批50余家企业登陆
-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
- 报道追踪:整改内容避重就轻 “联联周边游”被约谈
- 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量子产品”是“伪科技”,涉嫌虚假宣传
- 北京:“致敬先烈仰望崇高”少先队员为英烈站岗活动举办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地标惠农产业兴
- 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中国区)颁奖会在京召开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革命井浇灌出小康生活
- 六安直达西北,更快了!
- 要保存数据,还是要保修?微软平板电脑主板损坏消费者面临两难选择
- 浙江宁波发布重点消费提示 盲盒经济、美容套路、二手车纠纷上榜
- 黑龙江公布扫码点餐消费调查结果 八成消费者遭遇强制关注